零食種類
榛子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發(fā)布時間:2019-03-22 16:50:47
榛子,炒榛子,零食,堅果,炒貨,干果,休閑零食。

榛子(zhēn zǐ)是重要的堅果樹種之一,是木本油料樹種,為榛科榛屬植物,全世界有16種,主要分布在亞洲、歐洲和北美洲。果形似栗,卵圓形,有黃褐色外殼。種仁氣香、味甜、具油性,秋季成熟采、收。主產地土耳其,在我國,榛子的大面積栽培種植比較少,但東北、華北的廣大山區(qū),都有野生品種,當地人采集來作為山貨出售。在河北的辛集已經開始了平原規(guī)?;N植。
基本介紹
?中文學名:榛子
別名:山板栗、尖栗、棰子
英文名:filbert
二名法: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 exBess.Corylus heterop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綱: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
亞綱:金縷梅亞綱(Hamamelidae)
目:殼斗目(Fagales)
科:樺木科(corylaceae)
亞科:榛亞科
屬:榛屬(Corylus)
種:榛子分
布:亞洲、歐洲及北美洲
形態(tài)特征
榛(《詩經》)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1~7米。葉互生;闊卵形至寬倒卵形,長5~13厘米,寬4~7厘米,先端近截形而有銳尖頭,基部圓形或心形,邊緣有不規(guī)則重鋸齒,上面無毛,下面脈上有短柔毛;葉柄長1~2厘米,密生細毛;托葉小,早落?;▎涡?,雌雄同株,先葉開放;雄花成菜荑花序,圓柱形,長5~10厘米,每苞有副苞2個,苞有細毛,先端尖,鮮紫褐色,雄蕊8,藥黃色;雌花2~6個簇生枝端,開花時包在鱗芽內,僅有花柱外露,花柱2個,紅色。小堅果近球形,徑約0.7~1.5厘米,淡褐色,總苞葉狀或鐘狀,由1~2個苞片形成,邊緣淺裂,裂片幾全緣,有毛?;ㄆ?~5月。果期9~10月。生山地陰坡叢林間。
生長環(huán)境
榛子抗寒性強,年平均溫度在7.5℃左右,它能安全地度過東北的冬天,冬季氣溫在-30℃也可以正常越冬。榛樹喜歡濕潤的氣候。通常在年降水量700-1200毫米的地區(qū)栽植為宜。
它較為喜光,充足的光照能促進其生長發(fā)育和結果。榛子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強,在砂土、壤土、黏土以及輕鹽堿地上,均能生長。
種植榛樹,對地勢的要求不高,不過在海拔較低的地勢,將更有利于其生長結實,一般在我國北方地區(qū),在海拔750米以下的土地上栽培為好,但通常都以山地緩坡地和平地、梯田更為適宜。坡度過陡則不利于榛園管理。榛子在我國分布地域很廣,全國除了新疆、福建、臺灣、廣東和廣西外,其它各地均有栽培,以東北三省種植規(guī)模為最大。
植物價值
營養(yǎng)價值
榛子營養(yǎng)豐富,果仁中出除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外,胡蘿卜素、維生素B1 、維生素B2、維生素E含量也很豐富;榛子中人體所需的8種氨基酸樣樣俱全,其含量遠遠高過核桃;榛子中各種微量元素如鈣、磷、鐵含量也高于其他堅果。此外,它也可以生產十分珍貴的木材,其木材堅硬,紋理、色澤美觀,可做小型細木工的材料;部分品種可作植被恢復及園林綠化樹種。榛子富含油脂(大多為不飽和脂肪酸)、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維生素E)、礦物質、糖纖維、β--古甾醇和抗氧劑石炭酸等特殊成分以及人類所需的八種氨基酸與微量元素。
食療價值
樺木科灌木或小喬木植物榛的種子。又稱棰子、山板栗。分布于我國東北、華北和陜西、甘肅等地。秋季采收成熟果實。除去總苞和果殼用。
性味甘平。能補脾益氣,澀腸止瀉。《開寶本草》謂能“益氣力,實腸胃,令人不饑,健行。”故性能極似栗子。但少用作補腎強腰的藥物??捎糜谄⑽柑撊?、少食乏力、便溏腹瀉等。單用或與山藥、白術、栗子等配伍。生嚼、熟食均可。但以熟食為好。
1.軟化血管,促進膽固醇代謝 榛子含有豐富的脂肪主要是人體不能自身合成的不飽和脂肪酸,一方面可以促進膽固醇的代謝,另一方面可以軟化血管,維護毛細血管的健康,從而預防和治療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
2.強壯體魄,促進生長發(fā)育榛子的含磷量為諸果之首,磷是人體構成骨骼、牙齒的主要成分。此外,榛子中鉀、鐵含量亦名列前茅,對于增強體質,抵抗疲勞,防止衰老都非常有益。常食榛子有益于兒童的健康發(fā)育。
3.明目健腦,增強記憶榛子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源、B1、B2及煙酸,有利于維持正常視力和上皮組織細胞的正常生長和神經系統(tǒng)的健康,促進消化系統(tǒng)功能,增進食欲,提高記憶,防止衰老。

榛子(zhēn zǐ)是重要的堅果樹種之一,是木本油料樹種,為榛科榛屬植物,全世界有16種,主要分布在亞洲、歐洲和北美洲。果形似栗,卵圓形,有黃褐色外殼。種仁氣香、味甜、具油性,秋季成熟采、收。主產地土耳其,在我國,榛子的大面積栽培種植比較少,但東北、華北的廣大山區(qū),都有野生品種,當地人采集來作為山貨出售。在河北的辛集已經開始了平原規(guī)?;N植。
基本介紹
?中文學名:榛子
別名:山板栗、尖栗、棰子
英文名:filbert
二名法: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 exBess.Corylus heterop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綱: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
亞綱:金縷梅亞綱(Hamamelidae)
目:殼斗目(Fagales)
科:樺木科(corylaceae)
亞科:榛亞科
屬:榛屬(Corylus)
種:榛子分
布:亞洲、歐洲及北美洲
形態(tài)特征
榛(《詩經》)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1~7米。葉互生;闊卵形至寬倒卵形,長5~13厘米,寬4~7厘米,先端近截形而有銳尖頭,基部圓形或心形,邊緣有不規(guī)則重鋸齒,上面無毛,下面脈上有短柔毛;葉柄長1~2厘米,密生細毛;托葉小,早落?;▎涡?,雌雄同株,先葉開放;雄花成菜荑花序,圓柱形,長5~10厘米,每苞有副苞2個,苞有細毛,先端尖,鮮紫褐色,雄蕊8,藥黃色;雌花2~6個簇生枝端,開花時包在鱗芽內,僅有花柱外露,花柱2個,紅色。小堅果近球形,徑約0.7~1.5厘米,淡褐色,總苞葉狀或鐘狀,由1~2個苞片形成,邊緣淺裂,裂片幾全緣,有毛?;ㄆ?~5月。果期9~10月。生山地陰坡叢林間。
生長環(huán)境
榛子抗寒性強,年平均溫度在7.5℃左右,它能安全地度過東北的冬天,冬季氣溫在-30℃也可以正常越冬。榛樹喜歡濕潤的氣候。通常在年降水量700-1200毫米的地區(qū)栽植為宜。
它較為喜光,充足的光照能促進其生長發(fā)育和結果。榛子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強,在砂土、壤土、黏土以及輕鹽堿地上,均能生長。
種植榛樹,對地勢的要求不高,不過在海拔較低的地勢,將更有利于其生長結實,一般在我國北方地區(qū),在海拔750米以下的土地上栽培為好,但通常都以山地緩坡地和平地、梯田更為適宜。坡度過陡則不利于榛園管理。榛子在我國分布地域很廣,全國除了新疆、福建、臺灣、廣東和廣西外,其它各地均有栽培,以東北三省種植規(guī)模為最大。
植物價值
營養(yǎng)價值
榛子營養(yǎng)豐富,果仁中出除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外,胡蘿卜素、維生素B1 、維生素B2、維生素E含量也很豐富;榛子中人體所需的8種氨基酸樣樣俱全,其含量遠遠高過核桃;榛子中各種微量元素如鈣、磷、鐵含量也高于其他堅果。此外,它也可以生產十分珍貴的木材,其木材堅硬,紋理、色澤美觀,可做小型細木工的材料;部分品種可作植被恢復及園林綠化樹種。榛子富含油脂(大多為不飽和脂肪酸)、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維生素E)、礦物質、糖纖維、β--古甾醇和抗氧劑石炭酸等特殊成分以及人類所需的八種氨基酸與微量元素。
食療價值
樺木科灌木或小喬木植物榛的種子。又稱棰子、山板栗。分布于我國東北、華北和陜西、甘肅等地。秋季采收成熟果實。除去總苞和果殼用。
性味甘平。能補脾益氣,澀腸止瀉。《開寶本草》謂能“益氣力,實腸胃,令人不饑,健行。”故性能極似栗子。但少用作補腎強腰的藥物??捎糜谄⑽柑撊?、少食乏力、便溏腹瀉等。單用或與山藥、白術、栗子等配伍。生嚼、熟食均可。但以熟食為好。
1.軟化血管,促進膽固醇代謝 榛子含有豐富的脂肪主要是人體不能自身合成的不飽和脂肪酸,一方面可以促進膽固醇的代謝,另一方面可以軟化血管,維護毛細血管的健康,從而預防和治療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
2.強壯體魄,促進生長發(fā)育榛子的含磷量為諸果之首,磷是人體構成骨骼、牙齒的主要成分。此外,榛子中鉀、鐵含量亦名列前茅,對于增強體質,抵抗疲勞,防止衰老都非常有益。常食榛子有益于兒童的健康發(fā)育。
3.明目健腦,增強記憶榛子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源、B1、B2及煙酸,有利于維持正常視力和上皮組織細胞的正常生長和神經系統(tǒng)的健康,促進消化系統(tǒng)功能,增進食欲,提高記憶,防止衰老。